實現“雙碳”目標,醫療器械行業可以怎么做?
2022-02-17
020年9月22日提出的“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引起了全國上下的積極響應。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主要來自化石能源消費(如工業制造和交通運輸),醫療器械行業雖然不是碳排放較高的機構,也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具體可以怎么做呢?一起來看看吧。
碳達峰與碳中和
隨著溫室氣體的排放,全球氣溫逐漸升高,帶來了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等嚴重的氣候問題,影響全球經濟和自然環境。碳達峰與碳中和的概念便應運而生。碳達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達到峰值,不再增長,逐步回落。而碳中和指在一定時間內,通過植樹造林、工業固碳等方式,抵消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
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我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雙碳”目標一經提出,不僅政府出臺政策積極響應,石油、化工、煤炭、鋼鐵、電力、汽車、環保、交通等行業,也紛紛宣布了各自的碳達峰和碳中和計劃及路線圖。醫療器械行業雖然不是碳排放強度較高的機構,但仍然可以為實現減排目標貢獻自己的力量。
醫療衛生系統與醫療器械行業
2021年5月6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如果要在本世紀末避免全球氣溫上升2.4℃這一災難性后果,所有國家都應承諾到2050年實現零排放。根據WHO公布數據,在一些發達國家,醫療衛生系統帶來的碳排放約占全國碳排放的5%-15%。盡管醫療衛生系統當前的碳排放占比不大,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加劇,如果不及時采取措施,這一領域的碳排放占比還會明顯增加。
中國醫療部門2014年碳排放分布。
一項研究發現,醫療機構84%的溫室氣體排放來自購買藥品、醫療設備、其他產品和服務,而照明、供暖、制冷和醫療機械操作等建筑用能活動和非外包運輸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相對較小(16%)。“Health Care Without Harm”2021發表的報告中給出了三條全球醫療體系減排路徑:基礎設施和服務運營脫碳,醫療部門供應鏈脫碳,經濟和社會環境的脫碳。
醫療部門供應鏈脫碳減排措施具體建議:
參考循環的商業模式,制定可持續采購政策和方法(只購買新能源電力、節能的醫療儀器、節能的空調系統、節能的通信系統)。
幫助上游企業了解醫療部門的節能減排目標及措施,并做出對應調整。
減少采購運輸和工作人員差旅的碳排量,尤其將飛行差旅減少至一年一次。
建設獨立的發電系統和電力儲存設備,增大醫院對抗不可抗拒災難的韌性。
利用醫療部門的影響力去推動對其它高能源行業的減碳影響(包括建造業,制藥業等)。
減少一次性包裝和塑料的使用。
增加當地食品原材料的采購,減少農場到餐桌的距離和運輸排量。
增加對制藥企業的環保要求,尤其注重藥物垃圾的回收和處理。
增加人工智能在制藥行業中的使用來提高效率。
由于絕大部分的醫療碳排放來自其供應鏈,包括醫療部門使用的產品在生產、包裝和運輸中所產生的排量。因此,有關醫療生產商和供應商只有及時采取減排行動,才能在醫療部門供應鏈脫碳環節收獲優勢。
可行的措施
過去,我國醫療器械高端產品市場主要被進口產品占據,為了扭轉這一局面,國家給予大力支持,鼓勵醫療器械創新研發。這是醫療器械行業所面臨的機遇,但同時作為能源消費的制造業,除了使用新型能源和節能的工作系統,還應保持對如何讓設備和各個生產環節更低碳的持續性思考與創造。
海關對進口的醫療器械進行檢驗。
在醫療器械的設計上,應當往適用新能源、更少的耗電量和更長的使用壽命方向進行突破,還可以對其碳排放進行計算。并且在滿足操作要求的情況下,可設計重復性使用醫療物品代替一次性產品。有學者對一種一次性使用和一種重復性使用的輸尿管鏡的全生命周期的總碳排放進行計算,結果發現是相當的,但是后者可以重復使用多次,避免產生大量的醫療廢棄物和碳排放。
輸尿管鏡。
在醫療器械的包裝上,應當考慮如何精簡包裝、降低成本、減少浪費、確保標準化。醫療器械包裝的主要作用是在供應和滅菌過程中提供保護,最終保證器械使用之前處于無菌狀態。但醫療器械的包裝是產生碳排放的來源之一。醫療器械企業可以使用復合包裝或組合包裝技術減少這方面產生的碳排放。一篇發表在《Nursing Time》的文章指出,采用醫療器械組合包裝會比獨立包裝減少90%的包裝垃圾(每年2.6噸)。
組合包裝的一次性無菌導尿包。
醫療器械生產會造成有關的廢物、廢水或是廢氣排放。企業需要對這些廢物進行處理,或者進行回收利用;并對醫療器械消毒產生的廢氣、廢水進行處理,減少因此產生的碳排放。
如前所述,醫療器械行業還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但這種發展應該是積極的,應當符合國家對節能減排的要求,朝著實現“雙碳目標”的方向前進。企業在把握機遇的同時也要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兼顧人類健康、技術創新、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
微信二維碼

手機官網
